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 其他栏目  专题  杏坛博“疫”思政课堂
杏坛博“疫”思政课堂
杏坛搏“疫”思政云课堂十二讲《疫情中的生命成长》

发布日期: 2020-05-29 10:45:46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杏坛搏“疫” |第十二讲    疫情中的生命成长


主讲人:李茂森教授

主讲人简介:

李茂森教授,博士,硕士生导师,小学教育学系主任,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。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、湖州市“南太湖特支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、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培养人员。

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和省级新苗人才项目7项。主要从事教师教育、乡村教育、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、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。出版专著2部,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。专著《教师身份认同研究》荣获浙江省第18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其他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3项。


疫情中的生命成长





      2020,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,让我们的国家和全人类都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,当然也会给我们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冲击。在这场疫情危机中,我们每个人看到的、听到的所有与疫情有关的信息,想到的、经历的所有与疫情有关的事情,都时刻在严肃地拷问着我们的内心信念生活方式,决定着我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。疫情的发生,是我们在风险社会中不得不面对的公共卫生危机,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,也偶然地成为了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次重要契机。化危机为契机,将会让我们每个人在抗疫中意外地得到生命成长

“戴口罩”与公共责任的守护

当我们离开家门,去往超市、菜场、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果你没有戴口罩,那么你将会被毫不留情地拒绝入内。于是乎,戴口罩成为了这次疫情期间每个人早已习惯的、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。大家都很清楚,不戴口罩将会给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危险,而且不戴口罩在公共生活空间中也成为一种不文明、不道德、不负责任的行为举动。戴不戴口罩看似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,背后却折射出一个人的自我生命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到底如何,这不仅是对自我生命的珍惜,更是对他者生命的负责,乃至是对整个社会公共责任的守护。事实上,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,不过唯有理性的、道德的、负责任的行为选择,才是积极可行的、值得提倡的。一个小火苗能够引起熊熊火焰,犹如蝴蝶效应一样给我们社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。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地戴好口罩、做好自己,我们就会成为那样的小火苗,合力守护好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。

在这次新冠疫情中,白衣天使无疑是那些“最可爱的人”。或许你会说,“救死扶伤”本来就是她们应有的职责和使命。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中,恪守自己职业的基本规范,履行自己职业的服务职责,这是理所当然的。但在我们的国家遭遇严重的危难之际,一封封感人的“请战书”,正是那些“最美的逆行者”用自己的真实行动,向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何为家国情怀的要义。“宅家”,应该是我们最为记忆深刻的事情,但却有很多人依然负重前行,是她们的无私无畏责任担当,是她们那种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国家使命感,替我们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命保护线。这是英雄们的壮举。“逆行者”们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、平凡的英雄人物,她们完美的榜样示范是我们生命成长中取之不竭的力量之源,她们执着的职业操守是我们未来从教的基本准则,她们浓烈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克难攻坚的初心使命。

“不停学”与专业成长的挑战

“戴口罩”和“逆行者”背后的价值意蕴,引领着我们师范生“成人”和“为师”的精神成长,而“不停学”则对师范生的专业胜任力发起了新挑战。不知不觉中,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半的时间。这次疫情对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,让“在家上学”成为了另一种可能,这当然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担当,而教师能否充分胜任又成为一个“新”的问题。在线教育教学素养构成了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,如何利用各种技术平台开展线上教学、批改学生作业、进行学生管理等等工作,如何让这些活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发挥具体的实效性,这与往常线下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全然不同。在线学习脱离了老师的目光所及范围,作为学生是否依然主动自觉参与课堂,是否形成了自我负责的学习生活样态,都需要切实的反躬自问和换位思考。无论是未来的专业生活还是当下的学习生活,作为师范生的我们都责无旁贷地主动出击,不断地改变发展完善自我,以适应甚或超越后疫情时代的新需求。





Baidu
sogou